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景区概况景区简介(暂停使用)

丁氏庄园



丁氏庄园,位于仪陇县马鞍镇琳琅山南面轿顶山东面,是清末民初当地首富丁邱南、丁邱玉兄弟营建的一处豪华庄园,占地面积6800平方米,成为一座集居住、休闲、防卫于一体的“安乐窝”,号称“川北第一庄园”。

清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左右,丁氏祖先从广东韶州府乳源县移居重庆府合川县二甲康沟。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初,移居仪陇县南阳轿顶山下居住。经过150多年的经营,至光绪年间,丁氏家庭通过雇工、出租土地、放高利贷等手段,家产逐日丰盈,田地竞达2500多亩,山林7000多亩,常年佃户500余家,年雇长、短工40余人,丫环、保姆、佣人齐全,年平均收租谷1300多担,收佃钱1000多吊。家中还开办煮酒、制糖作坊和织布庄,并在马鞍场设钱庄,成了川北民间巨富之一。 

清代末年,丁氏兄弟为了家族安全,策划将先祖代代遗传下来的巨额家资,用于筹筑一座客家风格的豪华、坚固、气派、宏大的庄园。全族上下动手,精心选址,积极备料,又从仪陇县马鞍、龙凤场和蓬州(今蓬安县),专门雇请技术高超的建筑大师领班负责施工。工程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破土动工,到民国十一年(1922年)庄园主体工程初步告竣,接着又用了三年时间作细致装修,直到民国十四年(1925年)全部落成,前后历时十八个春秋。 

庄园为歇山式土木重楼单檐建筑,墙体系特制1.2市尺厚的宽墙板取粘土筑成。正脊高约15米,大中小三套四合院紧衔相依,平行排列,正中主院最大。四合院所用柱、檩、枋、椽均取上等优质柏木,基础石料用材特别考究,专选质地坚硬细密的青灰色石材。筑墙时,规定每天每组只筑一板高,收工时,在筑好的墙体上任意掏上几个小洞,灌上水,第二天早上查看,如果水未漏下去,再往上筑第二板,否则返工重筑,因此土墙质量很好。整座庄园共有大小房屋108间,取《水浒》中梁山有一百单八将意蕴,丁氏犹言:“梁山有一百单八将,丁家有一百单八房,子孙住在这里,个个皆好汉。”庄园建筑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有石门12道,木门108道,石门门柱和门楣上,均刻有楹联和横批,并以浅浮雕的花鸟图案装饰门边,每个四合院左右拱形石门是三院相互连接的通道。正中主体大四合院内辟为花园,园中铺设上下相连的步行石板小路。靠横屋两边,有两个长方形的石砌花台,一边花台植各种菊花,另一边花台植棋盘、水仙,中间花园栽腊梅、桂花、紫荆、牡丹。花园前沿两侧转角处的小花坛上,安放着10余盆兰花,当人们跨进庄园大门,首先就有一股沁人心脾的香气迎面扑来,有如八仙境琼楼之感。院四周悬挂着四块当时当地政要送的大匾。匾上分别刻有“凤梧鹤松”、“为善最乐”、“屋身并润”、“身润琳琅”等吉祥语和祝福词。沿扶梯登楼,但见楼与楼之间以回廊相连,廓与房之间门门相通。小四合院左侧后面建有高出庄园屋顶数米的四层炮楼,又称“观战楼”,炮楼四周开小窗、枪眼,作防御的高空工事。 

庄园左前方古柏林中,修筑了一口长50米,宽30米的荷花塘。正前方有一块约1000平方米的院坝,院坝外沿有两条石垒砌的近1.5米高的半圆形垣墙,墙内栽植梨树、桃树、核桃等果木和花草,使庄园成了山村花园式的休闲别墅。 

庄园的设计别具匠心,建筑用材、力学结构、庭院布局、通风采光、墙体筑造等方面,均在当时川北农村民房建筑上算首屈一指。特别是在防卫体系上,增添了一系列防御设施,如院坝垣墙外,沿墙基挖了一条长60多米、宽约10米、深3米多的“护宅河”;庄园外壁正墙开凿窗户,既可通风透光,又可射击防卫;炮楼上配置土大炮两门,罐子炮两门。庄园还购置有步枪30支,抬枪4支,刀矛150多件,常年豢养家丁30多人,数十年中没有受过侵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丁氏庄园回归人民政府,解放初期曾作过粮库,20世纪70~80年代,在此创办仪陇县卫生学校,广泛培养初、中级医护人员,为人民卫生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2002年12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丁氏庄园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庄园已与朱德故里纪念地各个景点连成一片,两条柏油马路直通庄园。为纪念朱总诞辰120周年,市、县文化部门对庄园维修及园林设施进行了重新设计规划。庄园房屋进行了全面维修,还原了豪华旧貌,打造了周边园林和人行步道。恢复了院坝花木和护城河道等,并对外开放迎接旅游者参观。2013年3月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打印 收藏

发表评论:

还能输入200字 |

评论列表:


主管单位:朱德故居管理局

主办单位: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 朱德铜像纪念园管理所 蜀ICP备120235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