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十三日,《南充市“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经市人民政府五届第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该规划作为《南充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南充市“十二五”期间旅游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规划》共分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发展回顾及面临形势,第二部分是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及发展战略,第三部分是总体布局及建设重点,第四部分是规划实施保障。
《规划》提出的“十二五”旅游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紧紧围绕省委提出的“打造山水田园城市”和市委提出的“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和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按照市委“四坚持五深入五突破”的工作部署,准确把握南充经济转型期旅游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按照“大旅游、大产业、大品牌、大市场”的发展思路,以极化嘉陵江旅游和城市旅游目的地为抓手,以实现旅游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为目标,继续做精做强核心品牌,创新发展思路、深化改革开放、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统筹城乡建设、联动三大产业、抓好项目带动、提升服务质量、优化发展环境,努力实现旅游发展方式向质量效益型的方向转变,开发重点向观光与休闲度假旅游并重的方向转变,发展格局向城乡和区域旅游协调发展的方向转变,发展模式向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的方向转变,把旅游业建设成为南充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努力实现南充向旅游经济强市的跨越。
《规划》确立了“十二五”全市旅游发展目标。总体目标:通过五年努力,实现南充旅游目的地建设的重大突破,打造全国知名的嘉陵江水上旅游观光带,完善和提升重点旅游区产品体系和产业要素,整合嘉陵江水上旅游线路和风水文化旅游线路,打造嘉陵江风光、阆中古城、将帅故里、三国文化、风水文化、乡村旅游六大特色旅游品牌,形成“一带、两城、一环、十区”旅游发展布局,将南充建成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旅游经济强市。经济目标到2015年,实现旅游总收入突破270亿元,接待国内外游客达2700万人次,实现南充旅游经济发展“两个翻一番、三个高于”的目标。即到2015年,实现旅游总收入和旅游总人次比2010年翻一番;实现旅游总收入增长率、旅游总人次增长率、旅游业占GDP比重值三项指标高于全省旅游发展平均水平。社会目标:使旅游业成为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重要渠道,到2015年旅游直接从业人数达到10万人,拉动社会就业约30万人,另外,乡村旅游就业人数达到50万人。在发展旅游产业过程中,充分挖掘和展示传统文化内涵,保护和利用好优秀传统文化,把弘扬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旅游发展中,使旅游业成为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富民产业及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规划》提出了“十二五”全市旅游发展战略及主要任务。发展战略:精品带动战略,转型升级战略,产业联动战略。主要任务:狠抓旅游大项目,建设水上旅游带,打造风水旅游线,极化都市大旅游,实现5A新突破,发展乡村旅游,拓展旅游大市场,优化旅游大环境。
《规划》提出了“十二五”时期全市旅游发展的总体布局和建设重点。总体布局为:“一带、两城、一环、十区”结构:建设重点是:建设一流旅游目的地体系,创新优化旅游产品体系,构建现代旅游产业体系,完善旅游质量服务体系。
“一带”:就是紧紧抓住成渝经济区规划和秦巴山区旅游扶贫规划实施等契机,推进嘉陵江旅游深度开发,全力打造生态休闲的嘉陵江(南充段)水上旅游带。
“两城”:就是按照“山水田园城市”理念,打造千年绸都南充,极化都市大旅游,大力发展城市旅游综合体,整合三区旅游资源,推动南充由旅游服务支撑城市向旅游目的地城市转变;以创建5A旅游景区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目标,构建风水古城阆中,力争把阆中打造成中国最具吸引力的休闲度假旅游城市。
“一环”:改善南充各县(市、区)之间交通通达条件,努力形成“南充→西充→南部→阆中→仪陇→营山→蓬安→南充”的旅游主环线。
“十区”:就是加快建设阆中古城、嘉陵第一曲流、朱德故里·琳琅山、西山、凌云山·金城山、嘉陵第一桑梓、升钟湖、凤垭山、太蓬山和西充乡村休闲度假旅游区等十大休闲度假旅游区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