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故居纪念馆中长期发展规划文本
(2015——2020年)
序 言
朱德故居纪念馆是收藏历史记忆和见证历史发展,担负着保护、研究和展示朱德生平事迹、发扬朱德精神的公益性专题纪念馆。纪念馆作为仪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支持。特别是公共纪念馆实施免费开放,加强管理,改善服务,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欢迎,对实现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惠及民生,丰富公众文化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促进仪陇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文化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公众对精神文化需求的迅速增长,以及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制相协调、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道德规范体系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的推进,都给纪念馆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抓住机遇的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自身不足:
(一)纪念馆的专业化品质、社会服务能力、管理水平与时代赋予纪念馆的使命尚有不小的距离。纪念馆体系结构需要优化,品类和区域发展不平衡;藏品保护基础工作仍较薄弱,研究能力、科技支撑和专业队伍建设亟待加强;陈列展览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不高,纪念馆体制机制不完善,运行活力不足。
(二)必须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主动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需要,进一步明确纪念馆事业的方向和目标,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加快发展步伐,加强改革创新,激发可持续发展的活力,推动纪念馆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致力于研究朱德生平事迹,发扬朱德精神。为仪陇文博事业的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纪念馆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旨在明确未来十年纪念馆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是未来十年纪念馆发展的行动纲领,是纪念馆发展的重要依据。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纪念馆发展阶段性特征,遵循纪念馆规律,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以实现纪念馆又好又快协调发展为主线,完善纪念馆体系,全面提升纪念馆的专业化、现代化、社会化水平,强化纪念馆文明传承、文化沟通、增进知识和公众教育的职能,建设仪陇文博强县。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把以人为本作为纪念馆事业加速发展的基本理念。树立纪念馆文化资源属于人民、纪念馆文化发展依靠人民、纪念馆文化成果惠及人民的理念。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纪念馆事业科学发展的关键环节。鼓励公众参与纪念馆事业,维护纪念馆文化资源共享的公平,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坚持质量优先。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纪念馆发展观,注重纪念馆内涵发展。建立以提高纪念馆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纪念馆资源配置和纪念馆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纪念馆功能和职能发挥、提高办馆质量和水平上来,鼓励纪念馆办出特色、办出品牌。
坚持服务优先。把充分发挥纪念馆的社会作用作为纪念馆发展的根本任务,强化藏品保护研究和纪念馆学术研究,创新展示教育传播的内容、形式、手段,切实提高纪念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坚持改革创新。把深化改革作为推动纪念馆发展的根本动力。坚决破除束缚纪念馆发展的思想观念和制度障碍,创新纪念馆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有利于纪念馆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现代纪念馆制度,激发纪念馆的活力。
二、总体目标和发展战略
(一)总体目标
到2020年,基本形成特色鲜明、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的纪念馆体系,基本实现纪念馆管理运行的现代化,基本建立运转协调、惠及全民的纪念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纪念馆文化深入人心,进入国家先纪念馆行列。
——纪念馆基础设施条件全面改善,纪念馆展示服务功能全面提升,纪念馆展览布局和人员结构逐步优化。
——纪念馆一二三级文物藏品的建账建档率达到100%,纪念馆风险单位的防火、防盗设施、藏品保存环境达标率达到100%。
——完成文物保护综合技术中心、文物保护修复区域中心、馆藏文物保护修复技术和成果推广服务站体系建设。
——纪念馆教育和服务体系更加完善,除基本陈列外,纪念馆年举办展览数量达到50个,展示水平显著提升。纪念馆年观众达到200万人次。
(二)发展战略
一是推动纪念馆体系结构战略性调整,充分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纪念馆类型、层次结构与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相协调。
二纪念馆合理定位,强化特色的办馆理念,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呈现优势,争创一流,造就高水平的纪念馆。
三是加强纪念馆能力建设,创新发展理念和运行模式,使纪念馆“收集和保护”、“教育和研究”、“开放和服务”三种内在职能统一化、组织化,大幅度提升专业化水准。
四是发挥科技和人才支撑作用,加强纪念馆领域的基础性研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增强纪念馆发展的创新能力
三、纪念馆藏品收集保护
(一)充实藏品体系。加大投入力度,改进激励办法和机制,树立符合纪念馆学原理和规律的收藏理念,根据自身使命和发展方向,制定明确的收藏政策和具有前瞻性的体系化的长远收藏规划,完善征集程序,不断增加藏品数量,提高藏品质量。加强近现代文物、朱德生平事迹实物资料的收藏。
积极开拓收藏渠道和途径。把捐赠作为纪念馆获得藏品的重要途径,做好社会收藏群体的联系和服务工作,鼓励社会收藏群体捐赠藏品或委托纪念馆保管利用。通过依法调拨、交换、借用等方式,对纪念馆藏品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优化配置,提高保护利用效率。
(二)加强藏品登记、建档和安全管理。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全面完成纪念馆藏品登记、建档等基础工作,建立纪念馆藏品数据库。推进藏品信息资源共享、利用,分期发布馆藏珍贵文物目录。加强科学保管,落实离任移交和藏品丢失、损毁责任追究制。
(三)全面实施藏品保存、保护达标。强化预防性保护理念,全面实施藏品保存环境达标建设,促进纪念馆藏品保存条件的改善。以纪念馆保存环境达标为重点,推进纪念馆馆藏珍贵文物等重要藏品集中保管,促进纪念馆有效预防藏品自然损毁的潜在风险和损失。
四、纪念馆公共文化服务
(一)深化与教育机构合作,开展纪念馆教育示范点建设,建立长期有效的馆校联系制度,,加强纪念馆青少年服务部门建设,培养专家型讲解员和辅导员队伍,结合纪念馆资源制定有针对性的青少年参观与讲解计划,提高对青少年服务的质量。
(二)深化免费开放。完善纪念馆免费开放机制,健全灵活多样的特定时段或特定人群免费开放制度。建立纪念馆免费开放经费保障机制,开展纪念馆免费开放绩效的评估和考核。健全纪念馆免的部门协作机制、管理制度和服务规范,提高服务水平。
五、纪念馆科学研究和科技保护
(一)健全纪念馆科研组织体系。加强纪念馆科研能力建设。构建纪念馆科技基础条件共享平台,建立纪念馆科技基础数据库。
(二)加强纪念馆基础理论、发展战略和政策法规研究。深入开展朱德思想论研究,强化纪念馆建筑、藏品保护、陈列展览、教育传播、社会服务、运行管理。办好《人民光荣》馆刊等核心刊物。
(三)加强学术研讨,多出有关朱德的学术专著。
六、重大项目
(一)纪念馆提升工程
完成朱德故居纪念馆兵器陈列馆的建设。进一步做好川北民俗博物馆规划建设。配套建设纪念馆消防安防设施、藏品保管装备、藏品保存环境检测控制设施和陈列展示设施。
(二)加强朱德故居保护建设,完善马鞍老街文物修复,革命历史重建工程。
(三)加快朱德遗物馆的建设,推进朱德故居纪念馆标准文物库房建设。
(四)纪念馆人才队伍能力提升工程
统筹推进纪念馆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吸收、培训工作。开展纪念馆从业人员文博资格认证。依托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培养造就一批纪念馆行业急需紧缺的高级专门人才和青年骨干人才。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