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书这一年中间(一九〇八年)世故人情更懂得多了。对社会上新旧势力的斗争,政治上各种阴谋压迫都有了新的认识,对于新的发展感觉到更需要,于是下了决心到云南去。决心是怎样下的呢?问题就是非得救国不可。
在教书这一年中间(一九〇八年)世故人情更懂得多了。对社会上新旧势力的斗争,政治上各种阴谋压迫都有了新的认识,对于新的发展感觉到更需要,于是下了决心到云南去。决心是怎样下的呢?问题就是非得救国不可。
——《朱德自述》
仪陇县立高等小学堂
1908年,朱德从成都体育学堂毕业时,他的老师刘寿川已从顺庆府中学堂回到仪陇,在县里任视学,便推荐朱德回乡任教。朱德和好友李绍沆、田玉如、张四维一同回到仪陇,在仪陇县立高等小学堂分别担任体育和文理科教习。
受了两年新式学堂教育的朱德,立志要为家乡做点有益的事。可是,当他接管了学堂的事务,却引起旧派势力的嫉恨。他们千方百计地攻击、诋毁朱德等人,不久就传出许多流言蜚语,说他们教的新学,有损国粹;说他们头戴假辫子,是假洋鬼子;说他们传授野蛮思想……在守旧势力的竭力阻止下,朱德等人仅招来12个学生。守旧分子写了首打油诗讥讽:“十二学生五教员,口尽义务心要钱。未知此事如何了,但看朱张刘李田。”还说朱德教的体育课要求学生穿短褂和裤衩,是“猥亵的课程”,有伤风化,便告到县衙,县里就去查封学堂。朱德和其他教师联合社会上一部分进步人士据理力争,最后终于迫使县里收回成命。
学堂重新开学后,学生从原来的12人增加到70多人。守旧势力又雇用流氓恶棍捣乱,甚至大打出手。朱德平时对人宽宏大度,但对这种野蛮行为决不能忍受,就教学生学习武术,实行自卫。
油画《走出乡关》
朱德是农民的儿子,本来属于很下层的人,现在居然做了县里最高学府的教员,自然引起那些守旧分子的忌恨,受到他们的排挤。当时,地方官家、士绅请客,照例要请老师赴宴。但朱德往往接不到请帖,即使偶尔被请去,入座时也不能在上席。那年孔子诞辰,学堂的师生参加“祭庙”活动,按惯例要给教师每人分一两斤祭祀用的猪肉、牛肉,叫做“胙肉”。可是朱德却连一两也没有分到。这在当时,对一个教师来说,是一种莫大的侮辱。朱德对这些却毫不在意,认为“不吃那点肉,我倒觉畅快些”。几十年后,朱德在《回忆我的母亲》一文中讲到这段历史时写道:“那时新旧思想冲突得很厉害。我们抱了科学民主的思想,想在家乡做点事情,守旧的豪绅们便出来反对我们。”
一年的教习生活,使朱德对社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他看到封建势力是怎样顽固,看到新旧思想的交锋是怎样尖锐,同时,也增强了他同封建势力进行斗争的信心,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开始了反对封建主义的真正斗争”。在这场斗争中,他深切体会到“教书不是一条出路”,决定去探寻新的救国道路。
1908年底,朱德接连收到敬镕从成都写来的信,劝他一同去投考云南陆军讲武堂。于是,他毅然决然辞去了职务,走上了弃教从军的道路。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