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 奋勇赶超 努力建设红色旅游精品景区
——朱德故居管理局赴大连、青岛等地学习考察组
4月16日至22日,在市旅游局的组织下,我局局长龙腾飞带领宣传营销科科长胡春兰、办公室副主任陈良平、讲解员彭冬冬等相关科室人员赴辽宁省大连市参加“2009年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并到大连、烟台、威海、青岛等地部分旅游景点考察学习,其旅游发展理念和宣传促销手段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用大开放的理念发展旅游
大连将整座城市作为旅游资源综合开发,打造“大连品牌”。同其他城市相比,大连无名山大川,也少名胜古迹,但他却独辟蹊径,“把城市建设,城市绿化,城市文化作为旅游资源开发”,在城市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上大做文章,把整座城市作为看点,以开放、现代、浪漫、年轻、魅力、朝气向国内外游人展示其风貌。1999年大连被评为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后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要早日把大连‘建成有特色、高品位、国际化、大客流、高创汇的中国旅游名城’的发展目标,明确提出要把大连的环境优势迅速转化为旅游效益,实现接待海外游客、旅游创汇连续三年递增30%的具体目标”。旅游业被确定为大连市四大支柱产业之一。优美的城市环境、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使大连成为享誉海内外极具魅力的旅游品牌。
青岛市政府每年将财政收入的20%用于旅游业的发展投入,先后投资千亿元,用于旅游业的发展。除政府投资外,还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外来资金开发旅游建设,加强城市建设,改造城市环境。先后引资500亿用于海岸、海滩的硬件建设和基础设施改造。先后两次拍卖、搬迁了市委、市政府办公大楼,采取滚动发展、连片开发的办法,滚动式带动东部城区的发展。走进青岛,你就会被这座美丽的城市所吸引。这里碧海蓝天、绿地鲜花、空气清新,是我国北方最具魅力和全世界最适合人居环境的城市之一。旅游开发已经成为青岛市的支柱产业,“山海游”是全国旅游知名品牌,旅游产业的收入占全市财政收入的30%。近年来,青岛市委、市政府把发展旅游作为青岛经济的龙头产业来抓,用旅游推动了经济的发展,用发展带活了旅游产业。
烟台把旅游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和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旅游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体系不断完善,产业地位稳步提高。以开放发展的理念,将目光瞄准韩国等地,形成了以会展旅游、休闲度假旅游为主的旅游市场体系。
二、用新奇特的理念丰富旅游
特色是旅游业的灵魂,没有特色就没有旅游的生命力。旅游资源开发重在出新品,创特色。大连旅游资源开发力求打破平庸,突出重点,争创精品和拳头产品,以市内四区为中心,重点开发旅顺、金石滩和大黑山,使旅顺成为全国著名的旅游区,使金石滩成为国际知名的休闲度假胜地,使大黑山成为辽南第一宗教文化和生态旅游名山。在开发过程中,大连依据自己资源的特点和优势,多方论证,巧妙组合,精心组织设计了几十条别具特色的旅游线路,大大地丰富了大连的旅游“菜单”。“现代健身体育游”组织游客学游泳、学拉丁舞,访问实德足球队和马家军训练基地;“工业旅游”组织游客参观大连造船新厂30万吨船坞、大连机车厂、盛道彩印、玻璃制品厂等知名企业;“观光农业游”组织人参观黄海大道农业经济带,并将沿途的农户、果园、苗圃、奶牛场、养猪场、养鸡场串连在一起。其他如旅顺之旅、金石滩之旅、女模特之旅、女骑警之旅都别有特色、独具一格。将这些旅游资源设计组合在一起,既提高了各种资源的附加值,又向游人展示了大连的滨海风光、城市风情、山水园林、工农业资源和战争遗址等方面的特点,增强了大连旅游资源的吸引力。此外,大连还围绕大海做文章,突出海滨资源特色。目前已开发出的“海上看大连”专项旅游是大连最为知名的旅游品牌,它集看海景、购海产、钓海鲜、品海味、住渔家、游海水、娱海乐、行海路于一体,融大海的温馨浪漫与都市的风情万种于一处,极具魅力。
青岛旅游“山、海、城、文、商”旅游资源优势互补,山海一色,城海相连,文商互补,五个特色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突出“山”的特色,依托崂山和青岛近郊生态山林及城市山林资源,围绕不同的自然、文化背景,深度开发,完善服务设施,提高旅游功能,将崂山的道教文化充分延展开来,使海上仙山成为一个重要的旅游品牌。
突出“海”的特色,依托青岛730公里海岸线上众多的海湾、海岛、沙滩,以及港口等资源,充分做好海上旅游文章,建成集国际游船停泊和海上比赛、运动、娱乐、观光、海滨度假等于一体的海上旅游胜地,将前海一线建成国内外知名的海滨旅游观光带。
突出“城”的特色,依托欧陆建筑和现代都市相互融合的城市风貌,按照“一湾两翼”的发展格局和“三湾一线”建设规划,充分发挥、挖掘老城风貌保护区和东部新区共同构成的都市旅游特色,加快老城区旅游资源的保护、挖掘和东部新城区的创意包装,使新老城区串联贯通,更加充分地展示海滨城市的度假观光特色,大力发展都市旅游。
突出“文”的特色,依托古老的历史积淀和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地位,发掘、继承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内涵,发挥青岛历史名人、名仕多的优势,开发人文旅游资源,提高历史文化内涵。
突出“商”的特色,依托对外开放的综合优势,围绕青岛市“五个中心”的建设目标,积极承办各种商务、经贸、节庆、会展活动,大力发展商务旅游,以旅促商,以商兴旅。
烟台蓬莱把旅游业作为全市龙头产业,蓬莱阁旅游景区依山傍海,风景宜人,自古被誉为“山海名邦”,素以“人间仙境”著称于世,充分依托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海市蜃楼”奇观、“八仙过海”美传、令人神往的“仙阁凌空”、“日出扶桑”等十大景观和振阳门、戚继光祠堂、戚氏牌坊、水师府等,每年接待中外游客250万人以上。
威海中日甲午战争博物馆充分依托历史遗址,在战争废墟之间,建起公所后炮台、旗顶山炮台、迎门洞炮台、东泓炮台等28处甲午战争遗址,独具历史纪念意义。
三、用大文化的理念经营旅游
“文化是旅游者的出发点,是旅游景观吸引力的渊薮,是旅游业的灵魂”。没有文化内涵的旅游是空白乏味的旅游。大连、青岛等城市在旅游开发中充分注入文化元素,并以大文化的理念经营旅游,运用多种宣传促销手段,让人对这些旅游地有更多的神秘和向往。
大连加大投入,建成一批文化品位高、科技含量大的重大旅游景观和项目,突出旅游资源开发的文化底蕴,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充分开发节庆会展旅游资源,搞好大型节庆活动,“旅游登台,唱经贸戏”已成为大连旅游节庆与会展旅游资源开发的主题。
青岛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环保城市。青岛充分依托海尔、青岛啤酒等知名企业文化品牌,借助一系列文化活动,打造青岛大旅游品牌,促进青岛国际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青岛工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形成了海尔、海信、青啤等一批工业品牌;经过多年的市场培育,创造了啤酒节、海洋节、电子家电博览会等一批节庆、会展品牌。同时,青岛借助承办奥运会帆船项目,构建海上运动中心,面向世界,塑造“奥运扬帆胜地、海滨旅游天堂”的旅游新形象。在宣传促销上,一是利用大中小学放假期间,举办“中国海洋知识科普月”活动,组织省内大中小学生游海底世界、海洋馆、海军博物馆、海豚馆、海尔科技馆等活动。二是在日、韩、德、俄等国以及国内,开展“青岛啤酒海鲜文化游”,以喝啤酒、品海鲜、交朋友为主题,开展促销。三是组织省内冬季结婚的青年,来青岛“结婚旅游”。四是大力开发工农业观光游。利用青岛啤酒、海尔集团、青岛港、京华饰品等企业优势开展工业游。五是建立散客服务中心。在汇泉广场和五四广场由政府投资创建“青岛游客服务中心”,开通专线旅游观光车,并通过设立分站、与连锁商店联合卖票,以及逐步与省内外主要城市等地联网,为市民和游客服务。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朱德故里琳琅山景区是以红色旅游为主,大连、青岛等地发展文化旅游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为此建议做到:
一、抓宣传促销,唱响红色旅游
充分依托朱德故里琳琅山景区列入全国三十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一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优势,广泛宣传,积极促销,唱响品牌,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促销活动,让朱德故里深入人心,响彻八方。
二、抓景点建设,丰富旅游内涵
充分依托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朱德同志旧居、朱德诞生地、朱德父母故居等纪念地,推陈出新,增设新的陈列,整合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资源,进一步丰富景区内涵。注重从体制上、规划上、建设上取得新突破,敢于大胆引进新的旅游项目,打造旅游新亮点,让游客进得来、留得住。积极筹办节日会务活动,举办巡回展览、红色旅游知识竞赛和伟人故事演讲比赛等活动,充实和丰富景区旅游内涵。
三、抓行业管理,营造优良环境
强化业务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加强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强化市场管理,营造健康的旅游市场环境。开展市场整治,维持健康、良好的旅游市场秩序。强化激励手段,开展评比明星旅游企业、优秀讲解员等评优评先活动,营造优美环境,确保优良秩序,提供优质服务,提升整个景区的形象和档次。(宣传营销科 胡春兰 彭冬冬)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