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景区资讯景区动态

历史上的今天:棉花坡战斗 朱德一战成名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度重视传承弘扬优秀历史文化和革命文化,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为激发爱国热情、凝聚人民力量、弘扬民族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场所,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覆盖了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人物和重要革命纪念地,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殿堂、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民族的精神高地。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的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肩负着“把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传统发扬好、红色基因传承好”、“把朱德同志研究好、宣传好、维护好”的神圣使命。我们陆续推出“历史上的今天、回忆朱德、朱德故事、朱德文物、朱德军事思想、朱德廉政思想、朱德经济思想、朱德诗词、朱德题词”等栏目,旨以大力弘扬朱德精神,深切缅怀朱德同志的丰功伟绩,学习朱德同志的崇高思想品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磅礴力量。


历史上的今天:棉花坡战斗,朱德一战成名

    朱德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国共产党的卓越领导人。过去的一百多年,是我国人民进行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历史时代。朱德同志几乎经历了这个伟大时代的全过程,先后经历了辛亥革命、护国战争、护法战争、南昌起义、井冈山斗争、万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至创建新中国等中国近代以来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复兴,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幸福,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缔造和发展,奉献了毕生的智慧和力量,立下了彪炳史册的不朽功勋,成为光照千秋的人民领袖之一。在中国近代和现代的奋斗史上,永远铭刻着朱德同志的英名!永远为中国人民怀念和崇敬!今天,我们就带大家走进104年前护国战争的硝烟岁月……

    1915年12月25日,蔡锷、唐继尧宣布云南独立,组织护国军。图为任护国军支队长时的朱德。

    1916年元旦,袁世凯准备庆祝登基当皇帝的大典虽然告吹了,当他一心想当皇帝的贼心不死,还启用了“中华帝国”的国号,改用“洪宪”纪元。也就是在这一天,护国军在昆明举行誓师大会,发布讨袁檄文,历数袁世凯“叛国称帝”等十九大罪状。

    护国军由三个军组成。第一军以蔡锷为总司令、罗佩金为总参谋长,下辖三个梯团六个支队,分为左右两个纵队,任务是出兵四川,进而北伐,进攻武汉。其中,右纵队由宣威经贵州毕节入川,取道叙永(今四川永宁)进攻泸州。2月4日,右纵队先头部队的董鸿勋支队,经过贵州抵达纳溪,并于8日与川军两营渡过长江准备会攻泸州。

    泸州是从云南入川的必经通道,又是重庆的主要门户。袁世凯立即下令组成“征滇临时军务处”,任命曹锟为川湘两路征滇军总司令,张敬尧为前敌总指挥,督率十几万大军从湘西、川南迎战护国军。他们成功偷渡长江,随即向纳溪推进。战场形势顿时逆转,护国军被迫由进攻转为防御,护国军攻泸之战一变而为纳溪保卫战。其中,在纳溪城东棉花坡高地的攻防战,成为影响整个战局的关键,直接关系到全国护国讨袁运动的成败。

    所以,双方在棉花坡的战斗尤为激烈。护国军以弱抗强,已到了退无可退,殊死坚守的境地,阵地随时有被突破的危险。危急关头,蔡锷电令朱德率部火速增援纳溪。朱德接到命令后,带领部队以每日八九十里甚至一百多里的速度赶往前方,接手第三支队岌岌可危的防务。

    2月17日午前11时,朱德率所部曹之骅营赶到纳溪,随即投入棉花坡战斗,接任第三支队的指挥任务。第三支队正是朱德在蒙自带出来的那支部队,战斗作风英勇顽强,尽管损失惨重,但是士气仍很高昂;特别是看到他们的老团长又亲自来指挥,更是增添了斗志。朱德立即指挥队伍冲锋前进,将敌军击退约二三里,将部队布防在棉花坡正面高地,同据守红庙高地的北洋军对峙。

油画:《棉花坡战斗》

战壕遗址

    棉花坡是纳溪城东山岗中一处地理位置重要的山坡,坐落在金沙江与永宁河之间的一脉高地,江河沿岸都是起伏的山峦,位置十分险要,离纳溪城约五公里,泸州通往纳溪的大道就从这里通过,为两军必争之地,双方争夺异常激烈。北洋军在这里集中的兵力有张敬尧、熊祥生等部,他们依仗械弹充足,昼夜不停地以猛烈火力向护国军阵地轰击,山地小松林大多被轰击得倾倒在地上,击落的松针在地上厚积数寸。朱德支队是抗击的主力。他鼓励部队说:“北军不经一打,他们从平原跑到山地来,连走路都成问题,而且我们反袁是义师,他们是师出无名,所以胜利一定是我们的。”他组织部队以白刃战和夜战,顽强地抗击北洋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终于守住了阵地。但这次战役也付出了重大的代价,营长曹之骅在十八日中弹穿肠,两天后牺牲,遗职由副营长杨如轩代理。

    为了实行“攻势防御”,护国军分三路进行反击。其中朱德率两营,附一个炮兵连和一个机枪排,从棉花坡向菱角塘进攻。双方交火后,北洋军凭借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和坚固的防御工事拼死抵抗。朱德采用“侧攻”战术,以一个营从正面用猛烈的炮火牵制敌人,而将大部分兵力迂回到敌人侧面进行攻击。北洋军遭到出其不意的打击,损失惨重,随即组织更多兵力向朱部正面阵地猛烈反扑,突破了几个缺口。朱德在友军支援下,夺回了失去的阵地。由于朱德在这次战斗中表现出来的指挥才能,第二天罗佩金又把护国川军的一个营交给他指挥。

    随后,护国军进行了为期五天的休整。2月28,护国军再次发起反攻。这次反攻,持续了三天三夜,在何海清、朱德等支队的猛烈攻击下,北洋军阵地“已成锐角形”,敌军左右两侧部分阵地也被摧毁。

护国战争纪念馆(护国军在泸州、纳溪之战中的指挥所)

    以棉花坡为中心的纳溪保卫战,发生在护国运动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关键时刻。那时,除云南、贵州外,其他各省还没有宣布独立。袁世凯的北洋军声势仍盛。护国军以西南边陲两省之力,挥师北进,“以寡敌众,鏖战经月,日眠食于风雨之中,出入乎生死以外,总计伤亡及失踪不明者不下千人”,而“逆军死伤三四千人”。这不仅给了袁世凯沉重的打击,并且为护国运动在全国范围内的发展争取到了两个多月极为宝贵的时间。朱德支队在这次战役中,从2月19日投入战斗到3月7日撤出,进行了十六个昼夜的浴血奋战,在异常困难的情况下,朱德始终坚持在作战第一线,一次次稳住了濒于溃败的防线,给敌重创,表现出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和顽强的作战能力。

    3月22日,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并密令陈宦、张敬尧同蔡锷谈判停战。4月6日至5月29日,不到两个月内,广东、浙江、陕西、四川、湖南五省又相继独立。袁世凯在众叛亲离声中忧愤成疾,在6月6日死去。第二天,黎元洪宣誓继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同日,朱德支队奉蔡锷的命令进驻泸州。护国战争宣告结束。

(护国军重要成员合影。后排右一为朱德。)

    护国军第一军同北洋军在泸州、纳溪之战,是护国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次战役。护国军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以少击多,屡奏奇功,粉碎了北洋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对推动全国人民反袁斗争高潮的形成起了巨大的作用。护国军第一军秘书长李曰垓在叙述这次战役的经过后,感慨地写道:“以袁氏二十年手创之北洋军,取精用宏,当之辄靡,挟此熏天气焰,为所欲为,袁氏固拊手而笑天下之易是,不图以帝制冒天下之大不韪,人心一去,形势全非,以区区之护国军一击而中,邃制其死命,而赫赫濯濯之北洋军从此亦落花流水,日渐澌灭,以至于尽。武力不可恃,人民不可欺,来日悠悠,殷鉴不远,在袁氏之世矣。”朱德也曾兴奋地写道:“中华灵气在昆仑,威势飞扬镇远关,史秽推翻光史册,人权再铸重人间。千秋汉业同天永,五色旌旗映日殷。多少英雄一时见,诸君爱国应开颜。”

    朱德在护国战争中的表现是很突出的。他英勇善战,战功卓著。很多次当战线面临崩溃的危险时,他率领的部队一赶到,就支持住了,往往还能反败为胜,从而使他成为远近驰名的滇军名将。在当地老百姓中很快传开了这样一首赞颂护国军英勇作战的歌谣:黄(永杜)据盖,廖(月江)毛瑟,金(汉鼎)朱(德)支队惹不得。吴玉章在祝贺他六十寿辰时曾说:“你是护国之役的先锋队,泸州蓝田坝一战,使张敬尧落马,吴佩孚、曹锟手足失措,袁世凯胆战心惊,终将袁氏帝制倾覆,保存了中华民国之名。”这几个月艰苦卓绝的战斗,也大大提高了朱德指挥作战的能力。他自己后来说过:“我们只有六千人,抵着敌人十几万,打得很苦。那时,就是专靠打游击战,专靠民众拥护,不完全阵地战。在整个中国打出了名……打大仗我还是在那时学出来的。我这个团长,指挥三四个团、一条战线,还是可以的。”

棉花坡之战是朱德的成名之战,不仅具有重大的政治影响,更重要的是反映出他卓越的军事指挥艺术和宝贵的军人品格,这也是朱德一战成名的关键所在,具体包括:

    首先,灵活多变、出奇制胜的战略战术。以纳溪棉花坡战斗为中心的攻势防御战,是朱德早期军事生涯中战略战术的一次集中体现。在稳住前沿阵地和防线的过程中,朱德采用了阵地战和迂回侧击的战术,他以少量的兵力钳制棉花坡正面的敌军,然后派出主力部队,侧面出击,重创北洋军。在打破对峙僵局的过程中,朱德又采取了游击战、夜战和白刃战等战术。其中游击战战法,虚虚实实、飘忽不定,达到了以虚对实、以弱制强的效果,弥补了兵力的不足。比如,在子弹奇缺的情况下,朱德让士兵买来大量鞭炮,放在铁桶中点燃,造成枪声密织的声势,让敌军不敢轻举妄动。夜战和白刃战更是朱德所部十分擅长、令敌军十分畏惧的战术。在反攻北洋军的过程中,朱德又采取了步炮协同的战术,猛打猛攻相继占领五里山、蓝田坝等地。在战争的不同阶段,朱德始终能够根据敌我双方实际情况,机动灵活地采取阵地战、侧击战、游击战、夜战、白刃战、步炮协同等战术,体现出深厚的军事理论素养和杰出的实战指挥艺术。

    其次,一往无前、身先士卒的铁血纪律。朱德赶到棉花坡接受第三支队防务时,当即宣布纪律,他斩钉截铁地说:“在战斗中,不许任何人撤退一步。如果有人违反,士兵退,班长杀;班长退,排长杀;排长退,连长退;连长退,营长杀;营长退,团长杀;我朱德退,全军杀!”朱德作为战场主将的这种永不言退、一往无前的顽强精神,极大地稳住了军心,凝聚了士气;他身先士卒、冲锋在前的表率,极大地鼓舞了部队的作战斗志。没有这种与士兵同战斗、齐奋进的率先垂范精神,就没有与北洋军在陶家瓦房背后对峙的资本,就没有棉花坡战斗的胜利,也就没有全国性护国讨袁声浪的进一步高涨。

    再次,敢于亮剑、勇者必胜的过人胆识。朱德能够在反攻中以弱胜强,与他狭路相逢勇者胜、敢于亮剑的胆识密不可分。1916年2月28日,护国军全面反攻北洋军。朱德决定组织敢死队夜袭敌军。他为敢死队制作了一面旗帜,上面写了一个“朱”字,出发时他告诉敢死队里面的80名勇士说:“在战斗中看着这面队旗,人在旗在,旗在人在,只进不退,誓与队旗共存亡”。随后,他率领敢死队,趁着夜色掩护,插入敌阵,同敌军展开白刃战,惊慌失措的北洋军以为遇上了“神兵”,不敢迎战,各自溃逃。朱德率领敢死队猛打猛冲,接连夺下北洋军数个重要阵地。敢死队的夜袭和白刃战,打出了护国军不拘一格的作战形式,打出了护国军的胆识和军威。

    最后,重视群众、依靠群众的作战理念。朱德在护国运动中体现出的又一个宝贵品格是重视向群众了解地形地势、敌情等战争要素,从中提炼有效信息为我所用,克敌制胜。朱德在担任主攻,侧击北洋军的作战中,遇到过一个放牛娃,正是在与放牛娃的聊天中,才得知不远处藏有北洋军炮兵阵地,才有了对炮兵阵地的成功奇袭。当地群众不仅为护国军送情报、送粮食、运弹药、抬伤员,有的甚至直接参战。

    灵活多变的指挥艺术、身先士卒的表率作用、敢于亮剑的顽强意志、依靠群众的作战理念,是一位杰出将领所必备的军事素养。朱德能从人才济济的滇军中脱颖而出,成为威震三省的滇军名将;能够在大革命失败后,带领人民军队走向壮大,奠定人民军队的基本战略战术,开辟中央革命根据地;屡屡指挥人民军队以弱胜强,成为驾驭战争的军事统帅,原因也正在于此。刘伯承元帅曾说:“朱总司令是‘中国军人的伟大导师’,‘总司令为中国军人之老前辈,其光荣的历史可给予中国一切军人极有价值之启示鼓励。’”在今天人民军队强军实践的新征程中,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对人民军队的军事素养有着同样的要求。朱德——这个人民军队发展史上唯一的三军总司令,他的军事素养值得人民军队认真学习和借鉴。让我们以习近平强军思想为指导,扭住能打仗、打胜仗这个强军之要,锻造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精兵劲旅,为实现强军目标、为早日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而不懈努力!

打印 收藏

发表评论:

还能输入200字 |

评论列表:


主管单位:朱德故居管理局

主办单位: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 朱德铜像纪念园管理所 蜀ICP备12023514号-1